Enter the content which will be displayed in sticky bar

鋼琴教師損形象•音樂藝術教育改革莫遲疑 • 歐陽詠琴

鋼琴教師損形象•音樂藝術教育改革莫遲疑

醒來吧,香港人!

香港的音樂藝術教育改革是「勢之所趨,勢在必行」。本港一直未有法例監管音樂藝術教育工作者(例如:鋼琴教師)須持牌,雖然本港已有很多出色的鋼琴教育家,其實坊間鋼琴教師質素良莠不齊。香港的音樂藝術教育其實非常幼稚,香港有好多人喜歡彈琴,要「學琴」好容易,因為「琴行」僅有一間係左近。有一些「琴行」的鋼琴教師只具備五級程度,他們說這程度「可以」去教初學者。五級程度可以肩負教授音樂的責任和使命,「荒謬」。而大部分父母對音樂藝術的誤解,都以為擁有鋼琴八級程度就代表合資格可以教授學生,更有些父母會說「我嗰女考咗五級可以教琴啦」,「謬誤」。亦有些自稱是「鋼琴教師」,但可能連一張合資格証書也沒有,因為懂彈琴,不等於是合資格的鋼琴教師。「偽鋼琴教師」其實早已横行,只是很多父母不懂分别真偽且不好意思查問鋼琴教師的學歷。

香港很多父母為了栽培子女成材,要求子女學多種樂器,務求集百般武藝於一身。學習「音樂」有什麼用,有研究指出,學習樂器的確能令孩子更醒目,增強記憶力和智力,因此我們應該鼓勵兒童學習樂器。孩子在練習樂器時,會讓左腦擴大,從而至少增強百分之二十記憶力。如能持續上「優質專業」及「系統化」的音樂藝術課的小孩,智力會提升至七分,比上戲劇課,智力只有四點三分的小孩還要高。學習樂器除了令孩子更醒目,亦能培養個人品德修養。由於兒童學習樂器或音樂藝術課時,多以小組形式上課,兒童可從中學習如何溝通和尊重他人。

中國有句古諺「三歲定八十、七歲看終身」,此云非但可形容一個人幼年的習慣和性格不能輕易改變,更可用於一個人兒時受甚麼教育,對其個人發展、成長及事業也影響深遠。一個兒童以出生到三歲時期所學習的語言、行為最為關鍵,同樣地,兒童若於此時期接受「優質專業」及「系統化」的音樂藝術課,其社交、思想、言行、生理及心理的健康發展亦會有長遠的禆益。在「優質專業」及「系統化」的音樂藝術課環境下成長的兒童,在學習上,生理及心理上都會有終其一生的影響。坊間常說孕婦多聽莫扎特,肚內嬰兒更有音樂天份,事實上那只不過是市場策略。聽音樂確有助刺激嬰兒聽覺,對音樂敏感度較高,但與音樂天份無直接關係。因為音樂、音調、旋律和拍子屬藝術情感範疇,與數學、空間、邏輯分別由右惱和左惱去主管,聆聽音樂有助全面啓發左右惱的潛能。幼兒於零至三歲時腦部發展得最快,平均每秒鐘就有四萬個突觸,在腦皮層增加;學習音樂、語言,認知方面,約一歲時期最為關鍵。所以,幼兒接受低師資的音樂藝術教育,後果是不容忽視。

香港特區政府過往已投放了龐大的資源去支持和推動音樂藝術文化,但從來都沒有考慮到音樂藝術教育工作者應該具備的基本學歷和資格。現時法例有漏洞,特區政府對音樂藝術教育業缺乏監管,令音樂藝術教育工作者質素參差。大勢所趨,特區政府必須牽頭,授權認可的機構制定一些條例去加強監管音樂藝術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學歷要求和質素條件,以及提供和公開具備資格的音樂藝術教育工作者名單,給學生和家長作參考指引,選擇符合資格的教師。特區政府更要以牌照方式去釐定及確認音樂藝術教育工作者的專業資格。

現在很多人只沉醉「西九」大型藝術展館的建築設計中和怎樣躋身世界級藝術城市。如果「西九」要成功,首要是改革音樂藝術工作者師資,重新建立音樂藝術教育工作者的定位。香港特區政府更應該把音樂藝術教育這行業重新包裝,重視音樂藝術文化教育的地位和長遠發展。「西九」和「音樂藝術教育改革」必須同步進行,改革除了加強監管音樂藝術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學歷要求和質素條件外,還可籍此提高香港人對音樂藝術教育的質量和水平,這才是「改革」的題中之義。

「香港音樂藝術學院」成立同時,已正式向特區政府提交計畫書,要求給予空置建築物改建成為香港首間一條龍專業音樂藝術教育學府、香港首間及唯一一間提供專業音樂藝術公開考試的音樂藝術學府的申請書,已強調現時音樂藝術工作者的質素參差問題。「西九」想成為藝術表演兼教育重地之前,請不要只看「硬件」,更要着重「軟件」。我們若要用高質素的師資去教育下一代,就千萬別輕視音樂藝術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學歷和專業地位。否則稍有不慎,後果非淺。更會成為「國際笑話」,共勉之。

Written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