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er the content which will be displayed in sticky bar

胎兒音樂教育 一至四 • 歐陽詠琴

胎兒音樂教育 一 

坊間常說孕婦多聽莫扎特,肚內嬰兒更有音樂天份,事實上那只不過是商業社會的市場策略,難道不可以聆聽海頓、舒伯特。其實只要對胎兒或嬰兒不斷施以適當的樂聲刺激,促使其腦神經元的軸突、樹突和突觸的發育,不管是莫扎特,還是舒伯特,甚至布垃姆斯或自然界樂聲等,都能為優化後天的智能及發展音樂天賦奠定良好基礎。因為醫學研究早已證明音樂胎教的確能使胎兒的腦神經元增加,樹突稠密,突觸數目增多,使本無關聯的腦神經元相互連通。因為胎兒形成時已發展了聽覺和開始有意識,對外界聲音產生反應,因此,胎教音樂只要符合生理節奏的韻律,胎兒的腦發育經常受優美音樂的良性刺激,記憶力也優於一般嬰兒。偉大的母親惟有暫時轉形去聽古典音樂,為你們的胎兒開始進行音樂啟蒙教育吧!

胎兒音樂教育 二

孕婦多聽古典音樂,確實能刺淚胎兒的腦部成長,但並不是所有古典音樂都適合作為胎兒音樂教育教材。胎教音樂應具有明朗情緒,和諧和聲,戲劇性不可太強烈。突然的巨響變化胎兒會受到驚嚇,因為胎兒不喜歡聆聽高振動頻率的音波,孕婦要避免聆聽嘈雜的音樂,音量不宜太大,太大的音量令胎兒不舒服,節奏不能太快,太快的節奏會使胎兒緊張。因此音量太大、節奏太強烈的流行曲和搖滾樂都不適合作為胎兒音樂教育教材,要選擇音樂的節奏和母親的心跳旋律相近。音樂的音域不宜過高,因胎兒的腦部發育還未完整,腦神經之間的分隔不完全,過高的音域會造成腦神經之間的刺激串連,胎兒無法負荷會造成腦神經的損傷。音樂的長度不宜太長,五至十分鐘較為適合,必須讓胎兒反覆聆聽才能造成適當的樂聲刺激。

胎兒音樂教育 三

兒童對樂聲的反應在胎兒期已開始,孕婦在妊娠期的第3個月,大部份胎兒對外界的樂聲刺激已有感覺,胎兒會用動作和改變內部呼吸方法對樂聲刺激作出反應。新生兒2至3天已能對不同的音色建立起條件反射,對不同頻率的樂聲產生分化。2個月的嬰兒能模仿樂聲中的音高、音響和旋律輪廓。3個月的嬰兒聆聽有旋律性的輕樂聲就會停止哭叫和不安的動作,4個月就能模仿節奏結構。從胎兒降生到4個月,是音樂前能力發展的第一個階段,4至18個月是嬰兒音樂前能力發展的第二個階段。發展較快的兒童在2至3歲能模仿較長的旋律片段。因此,3歲前幼兒的音樂前能力發展,不僅使我們能關注幼兒聽覺能力的發展,更能發掘和保護潛藏在幼兒的音樂藝術潛質,為幼兒音樂藝術的發展奠下優良的基礎。

胎兒音樂教育 四

從嬰幼兒的發展來說,適當的樂聲刺激,確能幫助嬰幼兒心發展。當寶寶還在媽媽肚內,進行這種胎教的樂聲刺激,我們稱之為音樂胎教。不過,這不表示所有孕婦在妊娠期進行音樂胎教,效果都滿意有成效。媽媽對胎兒施不定期定時的樂聲刺激是沒效的,一定要對胎兒施定期定時的樂聲刺激,若胎動較強時,可讓胎兒多聆聽幾次,但必要隔開一定的時間,確保胎兒有充分休息,這樣才可促進寶寶的感覺神經和大腦皮層中樞的發展更快。在選擇古典音樂時,可較多選擇巴洛克音樂,因為其節奏和媽媽的心跳旋律相近,對胎兒和新生嬰兒有安撫和啓發的作用。孕婦選擇錯誤的音樂,如激烈突響、悲壯亢奮的樂段會影響胎兒的正常發展,嚴重的會造成嬰兒畸形或閉鎖心理。除此之外,若媽媽不理解,不喜歡音樂,胎兒音樂教育對於胎兒是白費無效。

Written by